中碳森林团队赴乌兹别克斯坦推进生态项目
实地调研咸海地区 助力绿色发展新进程
【2025年4月 · 乌兹别克斯坦努库斯讯】近日,随着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生态修复项目的不断推进,公司总经理田智强率技术团队贾雄伟、王钧霖一行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Republic of Karakalpakstan),标志着中碳森林在中亚地区的生态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实地调研与高校合作 双方明确推进方向
2025年4月10日,团队抵达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部的努库斯市,并于当日上午访问卡拉卡尔帕克州立大学(Karakalpak State University)。在副校长Timur Nurimbetov及其科研团队的陪同下,双方就生态项目的实施路径、关键节点、科研支撑、苗木驯化与监测评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当日下午,项目组实地考察了NUKUS项目区域,开展地貌观察、植被调查与种植适宜性初判,并同步采集现场环境数据,收集第一手基础资料,为项目部署提供科学支撑。
选种适应性苗木 启动示范区土壤检测
4月11日,团队前往位于穆伊纳克地区的林业站,与当地负责人就咸海退化区植被恢复策略进行座谈,围绕苗木筛选、种植模式及抗逆性等技术问题展开交流,并采购了三种适应本地盐碱及干旱条件的树种:Halostachys caspica(盐穗木)、Tamarix spp.(柽柳属植物)及Haloxylon ammodendron(梭梭)。这些苗木将在后续用于先导区示范种植。
当天,团队还赴咸海退化带项目示范区开展实地勘察,并完成首轮土壤剖面取样工作。样品将交由卡拉卡尔帕克州立大学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分析,以进一步评估植被恢复与土壤改良的可行性。
咸海生态背景:沙化、盐碱化亟待治理
咸海曾为世界第四大内陆湖,因20世纪中后期灌溉取水过度,其水体已萎缩至原面积10%以下,导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区域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化、盐尘暴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努库斯及其周边区域属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生态脆弱、沙尘频发,是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优先治理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中碳森林:助力中乌生态合作落地
中碳森林此次赴乌开展项目,既是对“丝路绿链”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公司在“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拓展。项目将结合中国科学院生态地理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探索适合中亚干旱区的低成本生态修复路径。
未来,中碳森林将继续深化与乌方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逐步推进苗木示范种植、种球技术测试、微水灌溉系统建设等工作,为乌兹别克斯坦实现生态恢复和碳汇林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项目所有收益将持续用于全球荒漠化治理及生态持续性恢复工作